|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确认过眼神!“缘”是淮工“新”上人
供稿: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2年09月02日 18:50  浏览量:[]



九月清风拂过先鸣湖,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出现在校园中,淮阴工学院迎来了2022级新生。他们怀揣着无限憧憬和美好期待,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活,而与淮阴工学院的奇妙缘分早已悄然而至。

缘聚淮工,恰同学少年

“我和他们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刚参加完军训的胡展硕满脸笑意地说道,引来大家一阵笑声,坐在他身边的正是同窗三年的高中同班同学:沈志成、彭雨、姚沪满、刘灵灵、张小萱。这六位同班同学今年都考入淮阴工学院,再次成为同学,沈志成和彭雨更是被分在了同一个班。


87AEE6


回忆起高中时光,他们相视一笑。沈志成是曾经的班长,刘灵灵是团支书,曾带领同学们熬过高三最辛苦的那段日子,几位同学也时常互相鼓励打气,分享学习方法。刘灵灵是在统计班级同学的录取去向时,才意外发现其他五位同学也考上了淮阴工学院,其中就包括好朋友姚沪满和张小萱。谈及这样的缘分,大家都纷纷表示,来到陌生的城市,有高中同学在会更有安全感,以后回家也能互相做个伴,真是太好了!


9F54ED


关于选择淮阴工学院的理由,张小萱表示,淮阴工学院不仅离家乡近,更是一所应用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设有硕士学位,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很适合我。胡展硕则有些兴奋,他说道,“有学长热情地介绍淮阴工学院的情况,我了解到学科专业实力很强,篮球队也非常棒,就报了!”对于大学四年的规划,六个小伙伴也不禁一同畅想起来,他们已经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顺利考过大学英语四级。沈志成、刘灵灵、张小萱都将考研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即使进入大学也不能放松学习,要为考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情系淮工,值风华正茂

周思成是来自建筑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他的父亲同样毕业于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周思成说,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小时候就常看父亲在图纸上改改画画,很有意思。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周思成也对建筑工程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考填志愿时,周思成得知父亲正是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的,感到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周思成父亲也表示,作为淮工人,难忘学校的栽培之恩,也一直默默关注着淮阴工学院的发展,“淮工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论是专业实力、师资力量还是学习环境,对周思成而言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周思成表示,父亲给了自己很多大学生活方面的规划建议,未来有参军和考研的想法,也会多多参加社团和学生组织,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E692F


无独有偶,建筑工程学院的李蕊同学,也有一位“淮工爸爸”。李蕊回忆道,初中时在奶奶家看到了父亲的录取通知书,出于好奇在网上搜索了淮阴工学院的相关信息,小小的种子便在内心生根发芽。来到淮阴工学院后,李蕊便有了一种别样的亲切感。她表示,自己会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课内课外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90632A


此外,2022级新生倪智深、韩嘉涛、刘昊、卢文元的家人同样也是毕业于淮阴工学院,他们也都是看中了淮阴工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力争做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淮工人。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两代淮工人,一颗淮工心,在最好的年纪奋力拼搏,朝着梦想前进!

感念淮工,当不负韶华

“你也可以说我是淮安本地人!”这是爱德华生活在淮安的第五年。2018年,爱德华从乌兹别克斯坦只身一人来到淮阴工学院求学,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软件工程专业。今年,爱德华又以研究生新生的身份留在淮阴工学院学习生活。


7124FA


刚到中国时的爱德华,只会说“谢谢”、“你好”,而现在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进行交流,有时还能说上几句淮安话。爱德华回忆,以前觉得中文课是最难的,但在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老师们的帮助下,他逐渐树立自信,越来越敢于用中文表达交流。四年里,爱德华被身边老师、同学的热心帮助和真切关爱深深打动,也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会和其他留学生一起写春联、逛庙会、包饺子,在淮安过起了中国年。“能够来到淮工读书学习,我感到很幸运,我想在这里继续读研究生。”爱德华表示,自己对AI和智能运输有着很浓厚的研究兴趣,也想结合本科时的研究方向,而淮阴工学院恰好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还获得了奖学金,便毫不犹豫选择留下继续读书。关于未来,爱德华表示自己还会继续读博,毕业后会留在中国扎根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精进,争取有所成果。


6B58D5


近年来,淮阴工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扩大,“留学淮工”国际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愈发彰显,像爱德华这样来到淮阴工学院读书的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等各项社会活动中尽显风采。正如爱德华所说,“在淮阴工学院我很有归属感,让我感觉在中国也有一个家。”

生而逢盛世,少年当有为。因为梦想,这群少年相遇在淮阴工学院,续写与淮阴工学院的缘分!


作者:陈天驰 融媒体记者团编辑:杨建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党委书记孙爱武为2022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下一条:我校在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比赛中喜获佳绩

校区及地址
枚乘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北京路校区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北京北路89号
萧湖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河街1号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0102000208号